
近年来,附城镇立足南部新城及市县同城化先行区定位,聚焦物业小区治理难题,以党建为“绣花针”,通过建强阵地织密治理网络、锻造队伍提升服务效能、塑造品牌凝聚民心合力,创新“支部领航+调解护航+自治巡航”机制,打造“城市管家”“善治家园”特色样板,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。
建阵地:“党建进小区”纾困解难,“议事平台”凝心促和
01
◆附城镇地处海丰县城南部新城及市县同城化先行区,43个物业小区承载着超10万居民的安居期盼,却曾面临物业纠纷、治理断层等难题。该镇以党建为“绣花针”,构建起“支部领航、调解护航、自治巡航”的矛盾化解生态圈。支部建在小区,织密红色治理“组织网”。针对传统治理层级多、响应慢的痛点,推动43个小区实现党支部全覆盖,形成“镇党委-社区党总支部-小区党支部—党员志愿者”四级治理架构。小区党支部主动走访住户建立“问题台账”,构建“支部牵头、党员带头、群众参与”的联动模式。调解室设在一线,架起党群沟通“连心桥”。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组成“红色调解团”,创新“网格吹哨—支部报到—多元联调”机制,设置“有话好好说”调解室,形成“诉求收集—分类处置—跟踪反馈”闭环体系,实现“矛盾纠纷不出小区”。扫楼摸排+精准调解,绣出基层治理“工笔画”。借力市委“入户联心”行动,开展“扫楼摸排”专项行动,逐户建立《居民信息台账》,精准收集群众诉求、排查潜在矛盾,有效破解一批民生难题,让治理精度直达“神经末梢”。
抓队伍:“五式课堂”砺炼本领,“一六三工作法”提质增效
02
◆针对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学习松懈、党员干部“庸懒散”及职责模糊、战斗力不足等问题,附城镇双管齐下精准破题。创新“五式课堂”强基赋能,坚持党员教育与党校建设一体推进,通过“自学式筑基、提升式提能、联动式聚智、示范式引路、实践式砺剑”五类课堂,常态化开展“大培训、大讨论、大走访”行动,分层分类淬炼党员干部“真本事”,锤炼“敢担当”作风,激发“善作为”动能。深化“一六三工作法”明责提效,以一张民情“智慧地图”统筹治理资源,厘清党员、“两委”干部、驻队人员、网格员、专职驻村干部、第一书记等“六类人员”职责,量化任务指标;推动干部当好民情“监测员”、政策“指导员”、民生“勤务员”,构建“微事网格办、小事村社解、大事联动处”的闭环机制,实现“责任全覆盖、服务零距离、治理无盲区”,基层队伍战斗力全面跃升。
树品牌:“城市管家”精耕服务,“善治家园”凝聚民心
03
◆附城镇聚焦服务提质升级,以“城市管家”“善治家园”双品牌为抓手,推动基层治理从“善治”向“优治”跨越。南湖社区创新“党建+巷(栋)管家”模式,打造“城市管家”服务驿站,通过“1234”党建模式,构建“发现-反应-综合调解”闭环体系,为居民及户外劳动者提供饮水、医疗等便民服务,解决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推动服务常态化。云岭山庄社区以党建引领织密“15分钟便民服务圈”,联动设立健康驿站、青少年成长平台,依托“有话好好说”调解室,“48小时诉求响应制”;依托“老党员驿站”组建志愿服务队,化解邻里纠纷,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,“善治小区”品牌效应持续彰显。
附城镇通过建强阵地、锻造队伍、塑造品牌,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,既破解了物业纠纷、职责不清等实际问题,又搭建起党群连心的桥梁,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经验,真正筑牢了基层治理的“主阵地”。
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“海丰县人民政府”门户网站,是否继续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