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年来,附城镇深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本土化实践,创新打造“有话好好说”矛盾纠纷调解品牌,让每一个诉求都有回应的暖、每一场调解都有化解的温情,真正实现“小事不出楼栋、大事不出社区、矛盾不上交”。
党建引领筑根基
让调解室扎根群众家门口
◆“党建红”是基层治理的“定盘星”,更是“治理暖”的“源头活水”。附城镇以“党建引领、多元共治”为主线,将党组织的“神经末梢”延伸至小区楼栋,构建起“镇党委—社区党组织—小区党支部”三级联动体系。针对物业小区密集、人口集聚度高、矛盾触点多的治理难点,推动“党组织进小区”全覆盖,在华耀城、海悦名城、云岭山庄、永利公馆等重点小区打造“有话好好说”矛盾纠纷调解室,把“服务窗口”搬到群众“家门口”,实现“小事不出楼栋、大事不出社区、矛盾不上交”的治理目标。调解室不仅是物理空间的“便民站”,更是治理体系的“枢纽站”。通过“一站式接待、一揽子化解、一条龙服务”模式,调解室串联起“镇—社区—网格—楼栋”四级治理矩阵,让群众诉求“进门就能办、办了就放心”。为提升调解实效,附城镇创新组建“社区干部+驻小区人民调解员+法律顾问”的专业化队伍,定期开展政策法规培训、调解技巧演练,确保队伍“懂政策、通法律、晓民情”。同时联动综治、公安、司法等N方力量,建立“政策解读—法律支撑—民情研判”三位一体工作机制,社区干部负责收集民情、摸清诉求,法律顾问提供专业法律意见,驻小区调解员全程跟进调解过程,形成“诉求有人听、难题有人解、结果有人督”的闭环服务,让党建引领的“红色力量”转化为治理惠民的“暖心温度”。
机制联动聚合力
以部门协同破解治理难题
◆基层矛盾往往涉及多领域、多主体,单靠“单打独斗”难以奏效。附城镇以“N种解法”破解“千般难题”,创新建立“吹哨报到”联动机制,通过“群众点单、中心派单、部门接单、群众评单”的闭环流程,让部门协同成为矛盾化解的“加速器”。“哨声一响,部门联动”不仅是一句口号,更是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:群众有诉求,可通过社区网格员、调解室热线等渠道“点单”;镇综治中心根据诉求类型“派单”给对应部门;相关部门限时“接单”处置;处置结果由群众“评单”打分,确保每一起纠纷“有人接、有人调、有人跟”。云岭山庄社区的一起违规加建纠纷,正是机制联动的生动实践。某业主未经审批违规加建,导致邻居房屋墙体开裂、漏水,双方争执不下、矛盾激化。接到群众“点单”后,镇综治中心立即“吹哨”,调度平安法治办、执法队联合“报到”。调解队伍依托“有话好好说”平台,先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》为依据释法明理,明确违规加建的法律后果;再用“换位思考”疏导情绪,引导双方站在对方角度考虑损失与诉求;最终促成违建业主“限期整改+经济赔偿”的和解方案,既解决了房屋安全隐患,又避免了矛盾升级。这种“部门联动+专业调解”的模式,打破了“条块分割”的治理壁垒,让群众感受到“治理就在身边、服务没有距离”。
情理法融润民心
以多元解法温暖万家灯火
◆“法安天下,德润人心。”附城镇深知,矛盾化解不仅要“解事”,更要“暖心”。为此,该镇将“法理、情理、文化”三维融合,让每起纠纷都有“暖心答案”,让群众在化解过程中感受到法治的力度、情理的温度、文化的厚度。
以法理为尺,明辨是非边界。法治是解纷的“硬标尺”,调解室始终以法律为准绳,让每一起纠纷化解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。华耀城小区曾发生业主因不满物业服务拒绝收房、拒缴物业费的纠纷:业主认为物业未履行个别职能,物业公司则认为已按约定提供服务,双方僵持不下。调解室启动“调解+法律”模式,人民调解员与驻小区党支部律师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九百四十四条为切入点——“业主应当按照约定向物业服务人支付物业费。物业服务人已经按照约定和有关规定提供服务的,业主不得以未接受或者无需接受相关物业服务为由拒绝支付物业费”,明确业主按约缴费的义务;同时也指出物业公司在服务细节上的不足,要求其列出整改清单。通过“法律宣讲+利弊分析+情感疏导”三步法,最终促成“物业费减免+服务整改”的双向和解,既维护了法律权威,又兼顾了双方利益。
以情理为桥,化解心中芥蒂。“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,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。”在调解中,附城镇注重用“情理”搭建沟通桥梁,让矛盾双方放下对立情绪。云岭山庄社区两户业主因公共通道堆放杂物、车辆占用消防通道引发矛盾,从口角争执到互不理睬,邻里关系降至冰点。调解员没有急于下结论,而是运用“五个一”工作法——“泡一杯热茶稳情绪、听一次陈述知诉求、找一个焦点析症结、讲一个典故促互谅、签一份协议固和解”,邀请双方到调解室坐下“好好说”。调解员先让双方各自陈述不满,再结合“六尺巷”“千里修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”的典故,引导他们回忆往日邻里互助的温暖场景。“远亲不如近邻,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不值当”,一句朴实的劝说,让双方逐渐放下芥蒂,最终达成“清理杂物+规范停车”的约定,消防通道隐患消除了,邻里关系也重归于好。
以文化为魂,涵养和谐新风。附城镇将传统文化中的“和”“礼”“让”精神融入基层治理,通过在调解室设置“和睦邻里”文化墙、开展“最美邻里”评选、组织“六尺巷”故事分享会等活动,让“礼让包容”的种子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。如今,“有话好好说”不仅是调解室的名字,更成为居民的行为习惯:遇到矛盾不争吵,先到调解室“说道理”;邻里有摩擦不记仇,用“各退一步”换“长久和睦”。这种“文化润心”的治理方式,让基层矛盾化解从“被动调解”转向“主动预防”,从“解决一件事”到“温暖一群人”,让“和谐社区”的愿景化作家家户户门口的烟火气、邻里间的人情味。
从“党建引领”筑牢根基,到“机制联动”凝聚合力,再到“情理法融”润心暖心,附城镇以“绣花功夫”织密基层治理网络。接下来,该镇将继续推进辖区43个小区党支部、矛盾纠纷调解室全覆盖建设,让“有话好好说”的暖心事在更多楼栋上演,让“矛盾化解在基层、和谐构建在社区”的“枫”景,成为基层治理最动人的底色。
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“海丰县人民政府”门户网站,是否继续?